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陆
注册
首页
BBS
漫画
资讯
关于我们
»
首页
›
漫画
›
推理/恐怖
›
沈阳小吃里的冬日往事
推理/恐怖
今日:
0
|
主题:
1999
收藏本版
(
0
)
发表新帖
沈阳小吃里的冬日往事
[复制链接]
whargwox
当前离线
积分
21509
whargwox
7153
主题
715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215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7849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5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78490 积分
积分
21509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whargwox
发表于 2022-9-26 12:18:56
77
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立冬事后的沈阳,冷氛围成为了这里的常客,气温一起向下,飘雪的日子终究在一年的循环今后从新返来。或也能够说,此日寒地冻的气象,才是真实的沈阳。
记得小时辰,在严寒的冬日,伴随咱们的绝非严寒的孤独和凛凛的冬风,反而是堆雪人的温馨和打雪仗的感情,另有那热呼乎的面条、脆生生的冰糖葫芦,和香馥馥的“大舞台麻花”和“大舞台炸糕”。
曾的《沈阳地舆》栏目,让咱们在这个有雪伴随的周末,一同去回味中街大舞台阁下曾陪伴沈阳人的那些冬季小吃。
沈阳特点拌鸡架
环抱“大舞台”而生的各类小吃
早在刘老根大舞台火热天下以前,中街“沈阳大舞台”的名号也早已刻在老沈阳人的心中。昔时,在这个剧院里表演的不乏名角大腕,论起来丝绝不减色于今天的二人转明星们。
据记录,早在1908年,于洪区沙岭乡一个姓刘的乡绅,在“方城”内正阳街中段西侧,创办了“庆丰茶园”,那时又叫“翠芳楼”。1912年,唱“三花脸”的艺人王明义,与袁绶卿合股出资买下了“庆丰茶园”,更名“明卿大舞台”,以后便成为了剧院剧场。1933年,日本人长桥荣一当了“明卿大舞台”的司理,将剧院更名为“奉天大舞台”。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克服利后,才正式命名为“沈阳大舞台”。
刘老根大舞台
有剧院的处所怎能少了小吃?因而,在“沈阳大舞台”的四周,各色小吃渐渐地越聚越多,呈现了耐久不衰的美食一条街。在“沈阳大舞台”南方的胡同,人们叫它“大舞台胡同”,现在照旧是一派热烈的排场,各色饭馆俱全,到了晚上,这里的小吃卖得更是如火如荼,陪伴着浓浓的二人转音调,排场热辣浓郁。
据四周的白叟先容,在新中国建立以前,这里的住民大都是做小交易的、拉黄包车的、唱戏“跑龙套”的等等,糊口贫寒,仅能保持生计。厥后跟着中街的繁华,“沈阳大舞台”又不竭翻新,四周才愈来愈热烈起来。
刘老根大舞台内部
“大舞台麻花”和“大舞台油炸糕”
“沈阳大舞台”四周的一些风韵小吃,也因“大舞台”而叨光出了名,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老字号传统食物。记者在采访中发明,被人们提到最屡次的小吃是这里的“大舞台麻花”和“大舞台油炸糕”。
据记录,“大舞台麻花”本来叫“张麻花”,由台安县黄沙坨子村张兴德于1926年始创。1941年,张兴德举家来到沈阳,先在小东门里开了麻花作坊,由张兴德的儿子张含余主持谋划。厥后麻花作坊迁到了“大舞台”剧院四周,因而,“大舞台麻花”便叫响了。
据四周住民回想,昔时的“大舞台麻花”品种多样,有鸡蛋麻花、糖麻花、牛奶麻花、芝麻麻花等。1959年至1962年凭票供给时代,日销量达200至250千克;1963年至1964年,因原料不足停产,改做包米面大饼子;1965年规复出产麻花,专门供给影剧场,日销量到达500千克。1980年,“大舞台麻花”得到了市当局“名牌产物”称呼。
“大舞台麻花和油炸糕”摊位
“大舞台油炸糕啊,我小时辰常常吃,记得仿佛软软的,金黄的色彩,里边有豆沙馅,据说是用糯米做的皮儿,归正看起来出格有食欲。我还记得小时辰我一辈子病,爸爸就拿大舞台油炸糕逗我高兴。”一名四周的住民奉告记者,现在她已是孩子的母亲,惋惜“再也找不到昔时的大舞台油炸糕了”。
到如今,另有人在网上寻觅大舞台油炸糕的传人,听说曾在南塔四周有过一个以此为名的铺子,口碑还不错,惋惜那边也在比年来都会的变迁中不翼而飞。
一些昔时的美食,现在已不常见
沈阳地处北方,冬季漫长,食物天然也必要顺应天气情况,以是可能是以热腾腾和香馥馥为主。除这两种大舞台系列的闻名小吃,不少小摊看似不起眼,却也能找到沈阳特产的宝物。
也是数九冷天的季候,昔时的沈阳人曾最中意的一种叫黏豆包的美食。
黄米和玉米面粘豆包
黏豆包最起头被人们喜好是由于一个黏字。黏性的食物有益于人们在严寒的气候里长时候地举行户外勾当,以是这类食物渐渐在东北地域广泛风行。黏豆包通常为在冬日起头的时辰建造,必要的是黄米面和豆沙馅,蒸熟今后冻起来,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留过冬,到深冬时拿出来品味。之前,有很多人的家里都是把黏豆包蒸熟今后蘸着白糖来吃,香香甜甜的,并且面黏黏的,乃至能抻出很长的丝。
别的,冬季的冻秋梨也是陪伴着一代人发展的甘旨,另有江米条、油茶面、方糕、绿豆糕……对付上世纪80年月之前的人们而言,有这些味道伴随的冬季,早已阔别严寒,布满暖和。
东北冻梨
老式绿豆糕
东北油茶面
老式江米条
现在的沈阳,冬日早已不可为甚么阻碍,蔬菜和瓜果供给一如常日,各色小吃美食到处可见,暖锅店、烤肉馆也京都庭若市。食品丰硕着咱们的糊口,只是转头看那昔时的好菜,倒是旧事难觅。又或,咱们寻觅的不外是昔时的咱们和那段曩昔的好韶光罢了。
来历|华商晨报都会杂志栏目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经典/怀旧
恋爱
总裁
会员登陆
快到碗里来O(∩_∩)O嗯!
立即注册
在此登录
排行榜
d=====( ̄▽ ̄*)b
1
你的名字
UP: 天空巫女
4847
31
最新吐槽
d=====( ̄▽ ̄*)b
天空巫女
2016-10-25
你的名字
天空巫女
2016-10-26
如果她的旗帜被折断了
大地巫女
2016-10-26
群居姐妹
大地巫女
2016-10-26
笨蛋测验召唤兽
天空巫女
2016-10-26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