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

    今日:0| 主题:1968
收藏本版
发表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喝茶,不仅仅喝下去的是茶,还是文化

[复制链接]

7153

主题

715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hargwox 发表于 2022-9-17 05:18:12
73 0
茶发源于中国,最先的书面记录可追溯大公元前2世纪,后传入西方。

17世纪初,继茶叶达到荷兰后,吃茶品茗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公元1637年英国初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吃茶品茗皇后”凯瑟琳倡导皇室吃茶品茗,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牌号,推广以茶代酒,使吃茶品茗之风很快风靡。这一时代,中国红茶起头大量进入伦敦市场,吃茶品茗之风,起头风行全部英伦三岛。以后,英国人又将西方怪异的下战书茶文化带入中国。

但是,在分歧的文化布景下吃茶品茗有着分歧风俗。



茶作为风行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吃茶品茗癖好遍布全世界。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为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风俗,称茶为:“康健之液,魂魄之饮。”

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和顺、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

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一年5月24日为天下茶日。

在日本,茶不但被视为是“万病之药”,并且在日本人在持久的吃茶品茗实践中,使吃茶品茗离开了平常物资糊口必要的范畴,成长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茶在中国的职位地方不但仅是一种饮料,茶衍生出来的茶道更是一种文化。一样是茶道,中国的茶道又与日本茶道截然不同,茶对付中国人是有特别涵义的,中国人品茗并不是简略的解渴,吃茶品茗讲求茶道,在茶事勾当中融入哲理、伦理、品德,经由过程喝茶来修身养性、熏陶情操、咀嚼人生、参禅悟道、到达精力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浸礼,这就是中国吃茶品茗的最高地步。

在茶文化成长进程中,起首交融了儒家“中庸调和”的思惟观念,主意以茶和谐人际瓜葛,实现互爱、互敬、合作的大同抱负,并以茶的廉洁、高洁之精力考验本身的意志。儒家茶文化具备“乐感”与雅志的特色,注意“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惟,认为吃茶品茗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苏醒地对待本身,才能准确地看待别人,它融入了一种儒家的人生立场,就是从本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终极要到达的是化民成俗。这是一种博大高深的思惟系统的表现,其深层表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的儒家思惟。



而正统的西方“茶饮”文化以英国为首,在英国,吃茶品茗成为糊口的一部门,是英国人表示名流气概的一种礼节,也是英国女王糊口中必不成少的步伐和重大社会糊口中必需的典礼。



最初是皇族在家顶用优雅的茶具品茶,尔后演酿成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又延长出各类繁文缛节,比方对茶具、插花、蜡台等一系列安排很是讲求,还要陪伴着音乐和舞姿,这都是维多利亚期间贵族糊口的综合艺术反应。英式下战书茶凡是在下战书4-5点钟时举行,而且要搭配必定的甜点,并且英国人更喜好喝十锦。时至本日这些礼节以被酿成在家里泡上一壶好茶,送上精彩的茶点和瓜果,在窗边或花圃内倾谈一阵所代替。可以说,到了今世英国人喝下战书茶只是为了吃点心,而茶只是辅助罢了。



因为文化布景、糊口习气和成长时候的分歧,中西方茶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中国,吃茶品茗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按照小我快乐喜爱加糖、加奶等;一类是汉族的“清饮”,在茶中不加任何有损茶本味和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冲泡。英国最初饮用的也是绿茶,但因英国长年阴冷湿润,而绿茶性寒,他们逐步改为喝养分丰硕的红茶。英国人常在茶里参加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酿成本身爱好的饮料。

以后英国人对茶自己举行了革新,袋装的茶叶末取代了片片茶叶,称之为速溶茶。这与中国人将整片茶叶放入开水中赏识盛开的茶叶花截然不同。

纵观中西方吃茶品茗汗青的蜕变,咱们可以发明,固然中西方吃茶品茗相差几千年,但他们一样都是先熟悉到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步成长成一种平凡的饮品。茶一样都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社会糊口等各个方面

但是西方人从中国引入了茶,却更可能是引入了茶的情势,和品茗所带来的闲暇逸致,而非茶的深挚文化内在。而中国人将茶文化跟儒释道三家精力所糅合在一块儿所发生的茶道,西方人更是没法了解、领悟。西方人没有在品茶中参悟人生,将茶非物资化为某种涵养、某种精力、某种审美情趣,这也反应了工具方两种文化的差别。
收藏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登陆
快到碗里来O(∩_∩)O嗯!
排行榜
d=====( ̄▽ ̄*)b

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Copyright © 2015-2022   广西同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5441号-8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桂网文(2021)202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