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茶的饮用方式是这样发展的

[复制链接]

7289

主题

7289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nvnmoryp 发表于 2022-9-29 00:35:15
84 0
茶几千年的汗青了,我国的茶用处从药用到食用,再从食用到饮用,茶的饮用法子也颠末了煮、煎、点、泡四种情势。

防止过分死板,我们顺着汗青聊一哈。

按照现有的汗青文献,最先的记实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时代,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说道:“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进贡之。”那时的茶叶是巴蜀等南边小国的特产,纳贡给了周王。



到了秦汉时代,《日知录》中记录到:“自秦人取蜀尔后,始有茗饮之事。”秦攻陷巴蜀以后,这茶才起头传布。不外茶照旧是巴蜀四周地域所有,偶然有茶传布而出,也是作为药用,没错,秦汉时代茶被视为一种草药。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录:“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一日尝草,“哎呦,此草有毒!啊!啊!救命!”......随后昏倒滚落山坡,凑巧滚到了一颗茶树下方,凌晨时分,茶树上的露珠淌下,落入神农氏口中,随之复苏。



要说茶叶真正融入糊口,这要追溯到西汉,西汉王褒所著的《僮约》中提到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荼,荼就是茶。不外那时的茶,可不是平凡的苍生可以或许享受的,可能是贵族人家用来待客的所用。汉朝的茶是鲜叶,可没有如今的制茶法子,没法持久保留。因为水利交通之便,才能在南边传布,北方是没有的。



到了三国两晋时代,茶的传布加速,这才进入平常苍生家。魏国《广雅》中曾记录:“荆巴间采茶做饼,成以米膏出之......”三国时代已有茶饼了哦。



从汉代到明代以前这段时候,茶从药用变化为食用,没错,跟菜同样,用来煮成汤吃。

唐朝·杨华《膳夫经手录》中记录到:“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晋代《荈赋》中记录到:“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如许看来,菜汤早就有了哦,不外前人的口胃较为怪异,若是大师想测验考试味道的话无妨本身在家依照配方煮一碗。前人凡是在烹煮茶叶时会参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调料。

唐代以前,茶的饮用方法为煮茶法,直接烹煮鲜叶,这类法子出的茶汤出格浓,茶叶也被煮烂,几近没有完备的叶片,以是吴人称之为"茗粥"。

成长到唐宋,茶已是比屋之饮,遍及街巷,茶的种类快速增长,这要归功于那时的贡茶轨制和历朝历代嗜茶如命的天子。



到了唐代以后,呈现了煎茶法。也呈现了茶圣,陆羽。陆羽在《茶经》中记录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说的是茶饼的建造进程,唐代的茶种已有了较着的扩列,但仍是以茶饼为主



打字不如图片更加直观,下图为煎茶法的步调:





这里不能不提文成公主进藏,将茶叶传布到了边牧地域,相传酥油茶就是文成公主发现。



唐代后期,国库呈现危机,国力弱弱,因为苍生的吃茶品茗量过于庞大,朝廷便瞄准了茶叶,起头征收茶税,制止私售,同一垄断,就像今天的烟草同样。



宋朝起头呈现点茶法,逐步替换煎茶法,固然两种冲饮法子均是茶末,但冲饮的伎俩有区分。以下图:





除吃茶品茗法子有所变革,宋代也呈现了关于茶的文娱勾当,那即是分茶和斗茶,茶末有必定的可塑性,可以在杯中显现出各类精巧绝伦,变革多真个图案。至于斗茶,天然是两边拿出本身的好茶,从汤色与汤花两方面举行评选。



宋代时,贡茶也有了分支,呈现了绣茶,这绣茶在那时可极其贵重,皇室才有享用的资历,宫外没人见过,大文豪欧阳修评论这类茶为“价值黄金二两”。就连居功至伟的近臣,也得不到几颗。



至于元代,没啥说的,延用的宋代茶轨制与茶种。迁移转变点在明代,朱元璋为了去除奢侈之风,万业起头去繁从简,茶也被从新界说。



绣茶被烧毁,茶饼因为建造繁琐,损耗人力,也被拔除,改用散茶纳贡。紧压茶仍是有的啊,只是销往边牧地域。自从散茶呈现后,茶起头呈现大幅度的前进,茶种不竭丰硕,建造工艺大幅度精进。黑茶、青茶、红茶、花茶等茶类接踵呈现。还呈现了功夫小种、紫毫、白毫、漳芽、选芽、清香和兰香等茶种。



如斯,饮用法子天然产生了变革,点茶法被逐步镌汰,茶起头直接冲泡,不予食用。

茶从食用变成饮用茶汤,从点茶法,变成冲泡法,并一向持续至今。
收藏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登陆
快到碗里来O(∩_∩)O嗯!
排行榜
d=====( ̄▽ ̄*)b

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Copyright © 2015-2022   广西同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5441号-8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桂网文(2021)202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