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花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用20年感悟一首唐多令,火遍古今

[复制链接]

7289

主题

7289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nvnmoryp 发表于 2022-9-28 20:36:44
64 0
刘过词风雷同稼轩,但却能在豪放纵横当中呈现出飘逸个性,是以自成一家,在辛派阵营中盘踞了一席之地,正如刘熙载所评价的:“刘改之词,狂逸当中自饶俊致,虽冷静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无疑,下面这首登临名作《唐多令》即是如许一首独具气概的佳作。

1、安远楼前曾“少年”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武汉蛇山,别名黄鹤山)上,也称为南楼,姜夔曾在词序中记录过此楼的建成时候,即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



刘过年青时,曾和一群良知朋侪,登上安远楼,怀着一腔热血,喝酒论势、尽情豪放,酣醉以后,乘着一叶扁舟,各自去寻觅报效国度的路子。那一年,刘过年近三十,彷佛尚能以“少年”呼之,由于词中的“少年”,只是一个相对于的观点,并不是春秋上的绝对划分。

但是,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的韶光如光阴似箭,年过半百的刘过,没有了少年时的张狂,他拖着怠倦的身躯,再次重游安远楼,酒宴之上,一名黄姓的歌妓向他乞词,刘过不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让“楚中歌者竟唱之”的千古佳作。

2、重过南楼浑是愁

武昌是荆湖北路首府,扼据南北交通要道,是兵家纷争之地,词人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时,华夏不但没有克复,本身反而变得朽迈而蕉萃,且一事无成。此时,韩侂胄掌权,南宋代廷更是虚弱不胜,将才难觅,但是,侂胄为了成己之名,掉臂那时宋代的疲弱之态,随时将要挑起战乱,那种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的担心,那种国对头恨的酸楚,韶华易逝的无奈,一时涌上心头,全都深深反应在了这首简短的小词中。



序曰:【安远楼小集,侑[yòu]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唐多令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交今在否?旧山河、浑是新愁。欲买木樨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起句写景,点明登楼之所见,“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但由于带着愁情,是以词人所见之景,只聚焦在一泓寒水、满目芦苇罢了,萧疏的气象和低回不定的心情,融合在一块儿,为咱们勾画出了一幅暗淡且微冷的悲凉画面。词人心中的忧愁,一如这长满汀洲的芦叶,略带浅流的寒沙,不计其数、不成排解。



接着,词人从空间转到时候,“二十年、重过南楼”,以虚带实,直接超过二十年的韶光!二十年前,词人年数不大,斗志昂扬,安远楼也完工不久,词人在这里,实在有过一段放肆放任不羁、激扬文字的糊口,“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堆叠拥娉婷”、“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洒脱之极。

但,转瞬间二十年弹指一挥,以身许国的刘过,却一事无成,现在故地重游,想到国度危机四伏的态势,想到本身年过半百的残身,若何不勾起心中的悲凉?更况且“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柳下的行舟尚未系稳,就又要分开了,不用几天,中秋又要来了。这是催人心肝的无奈,意味着流落不定,也意味着韶光流逝之快,这类无可何如,词人只淡淡地一点,但却让每小我冲动。



下片纯是言情,都从“故地重游”四个字中来,不管是故交仍是旧山河,彷佛都已变得似曾了解。“黄鹤断矶头,故交今在否”?半壁江山,故交还在吗?词人莫非只是悲秋、叹老、感怀故交吗?不,这位被誉为“全国奇男人,生平以气义撼当世”的刘过,另有着深深地国愁,“旧山河、浑是新愁”,本来各种暗淡的心绪,均是从这里而来!

绚丽的江山,可能又要蒙受庞大的摧残,而一落千丈的大宋、虎视眈眈的仇人,更是让人感触悲从中来?词人说“浑是新愁”,认真丰硕非常:既有新愁,必有旧愁,那末旧愁是甚么?是不克不及克复失地的家国之愁,是报国无门的明珠暗投;又添了新愁,新愁若何?新愁是对大宋场面地步颓败、全国苍生行将糟苦的担心,是韶光易逝韶华再也不的忧伤。这新旧之愁,让词人不忍摆脱、更不克不及罢休。



因而,词人欲买花载酒,苦中求乐,临时遣散一下心头的愁情。但是,“欲买木樨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国度之恨、出身之愁,又怎能是买花沽酒所能冲淡的?颠末二十多年的流落,词人晓得,即即是再好的诗酒花茶,也无复昔时之乐了。渐渐老矣的刘过,还能做些甚么呢?这类沉郁又无邪的感伤,令读者感触无限的哀叹。

3、终不似、少年游

王国维曾在《人世词话》中阐述说,“能写真景物、真豪情者,谓之有地步”,刘过的这首《唐多令》,无疑即是情真、景真、意真的佳作,特别更使人冲动的,是词中暗喻的家国之愁。

词人面临浩浩江水,所见只有芦叶汀洲、寒沙浅流,这其实不是词人没有见到大江,而是主动疏忽了与其心情分歧的景物,柳下系舟未稳,中秋转瞬又到,黄鹤矶断、故交不见,山河未改、又添新愁,欲尽情声色诗酒,但是已无少年豪兴……规复失地尚且无望,国度还要面临日渐颓败的国力民生,一种不祥的预见,压向心头,使人肝肠寸断,乃至毛骨悚然!



刘过的爱国词篇,大多豪宕飞跃、利落索性淋漓,可是这一首却含蓄涵蓄,耐人品味,且工致上口,特别是词中表露的多方感情,更是让人印象深入,涵蓄中有深致,虚处见真景、真意、真情。

这也就难怪,刘辰翁读之大为倾倒,严密因之而有“重过南楼”之语,更加其改名《南楼令》。《唐多令》本是僻调,填者本少,但刘过这首词一出,和者如林,也足见此词影响之大!乃至直到今天,固然没有了刘过的登临之恨,但当咱们读到“欲买木樨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时,依然能激发心中的波涛,依然能让人冲动不已。
收藏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登陆
快到碗里来O(∩_∩)O嗯!
排行榜
d=====( ̄▽ ̄*)b

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Copyright © 2015-2022   广西同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5441号-8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桂网文(2021)202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