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家养生理论看似庞杂,实则有迹可循

[复制链接]

7289

主题

7289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nvnmoryp 发表于 2022-9-14 11:18:56
91 0
道家贵生更生,寻求的是一种“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的糊口方法,并主意无欲无为,独一的理论根本因此“平静为宗,虚无为体,荏弱为用”的一种宇宙根源大道,认为“道”无所不见,无所不在,无所不容,提倡“归根”与“返本”,其终纵目标是修道羽化。

而得道羽化起首要做到扶危济贫,匡世救人,而以医济世则是济世度人的方法之一。道经说:“就诊百病,愈人痛苦亦可羽化。”《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全真教开创人王重阳曰:“学道之人,不成欠亨医药。”

因为玄门主旨和修炼方法所决议,故在汗青上对我国传统医学及摄生学影响很大。



“摄生”一词最先见于《庄子》内篇,又称修身、养性、养生等。而“养生”一词首出《老子》,所谓“善养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道家在持久的修行实践中亲身体悟了宇宙及生命的深层本色内蕴,故而形成为了有别于众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们以此概念引导本身的人生旅途,并获获得了开悟生慧及摄生延寿。

《品德经》第十六章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这里讲的“虚”和“静”是指“道”的本体,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静活泼,由动归静。动是相对于的,静是绝对的。

《太极道诀》云:“道通六合外,惟守一身心,人道好动,可贵一静。一静则道自生,道生则修为之法从容。”唐朝高道司马承祯曰:“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者而慧生。”道家在这里不只是简略地奉告了@咱%Gyg76%们大天%V6Vrq%然@最先的一种形态,还指出了咱们在涵养进程中得到乐成的一种地步及法子。“静则生慧,动则生昏。”这句话足以阐明了道家平静为宗的真理。

在我国汗青上那些有涵养的“高道”、“贤人”,就是在“澹泊虚无”的生理状况下,用“精力内守”的法子悟出了宇宙大道。据《吕氏年龄重言篇》所述:“贤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老聃是也。”道家有云:“大道全凭静中得。”心静则天机主动,身静则人气主动,天灵活则大道生。



打坐,是修身养性及气功的根本。在咱们练功默坐时,最讲上虚下实。若是是上实下虚,就成为了病态状的头重脚轻。人体自己就是一个具备均衡之意的地天泰卦。咱们头部人中以上的两鼻孔、两眼、两耳是个坤卦,人中如下一口,外加下体巨细便两孔是三个阳爻,构成为了一个乾卦,坤乾合之一体就是泰卦。《庄子·有宥》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可乃永生。”庄子在何谓默坐中又曰:“堕肢体黜聪慧,离形去知。”

《承平经》云:“守一之法,为万神之本。”《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坐忘论》中说:“静定日久,病消命复。”道家柔中有刚,静中蕴动,夸大人体的修炼要与宇宙天然融为、一体。认为人就是一棵颠倒的树,咱们的身为树干,四肢为树杈,而头与须就是通向宇宙能海的根和须。

世界上第一名将摄生及气功理性化进程著书立说的是汉朝道家人物魏伯阳。他借助《易经》的道理,论述了修炼内丹的理论和法子,他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被奉为中国摄生及气功学的圭表标准。他将内丹修炼命运的起落吐纳节律及阴阳动静和天体日月运行同期相对于应,充实发扬了适应天然节律摄生的上风。

《周易参同契》曰:“来往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起落于中。”文中又曰:“子南午北互为法纪,九一之数,终则复能。”“天符有进退之,出信以合时……动静应钟律,起落据斗枢。”魏伯阳认为,内气是在不竭运行、不绝起落与周流当中,此外奉告咱们,人体与六合有着紧密亲密的瓜葛。

《周易参同契》另有一个概念:既在论述外丹的同时,又提出了人体本身为炉鼎,人体中的精与气是丹药的首要学说。道家摄生最大的特色就是将世界上那些炼外丹中的履历引申为炼人体“内丹”,内丹就是力图人体精、气、神的同一,此中精是根基,气是动力,神是主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化道。



道家主意的就是道法天然,以我为主,人命双修,天人合一。内丹是玄门炼养工夫的焦点。唐《通幽诀》曰:“气能存生,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

内丹学是我国古代学者摸索宇宙天然法例和人体生命科学伶俐的结晶,是宇宙论、人体观、修持履历为一体的理论引导,是开辟精力潜能的一种修炼方法。《黄庭经》云:“仙人性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

玄门徒子孙思邈在《四时摄生法》中写道:“春嘘明月要扶肝,夏季呵心火自闭,秋嘶要知金润肺,冬吹盖肾坎中安”。在这里,孙思邈明白地指出了五脏与四时之间的瓜葛,夸大了人体与天然界密不成分,进一步证了然“天人合一”的理论概念。

道家认为,人是天然的菁华,人的生命与宇宙之间是统一条母根,而这一母根在人体内连结着最完备的相联与遗传。道家就因此“究天人之秘,合天为一”为底子思惟,主意向身体内部开掘,令人体内潜伏的生命之根与大天然沟通。老子曰:“天道与人性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道家摄生学概要》讲:“修金丹之道无他,即修阴阳之道,修人命之道,修天人合一之道。”天人合一,是道家修炼天人感到,融汇宇宙能量到必定水平产生的质变功境。气功修炼的本色就是意识天赋一气,摄入宇宙中气,实现人与天然合发共振,浑化一体。《庄子·齐物论》曰:“六合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实指也是天人合一。

道家既讲“天人响应”,但也讲“大道天然,人性本身。”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晓得为生命之要。”



道家寻求永生久视,以生为乐,更生恶死,这是道家与其它思惟本色分歧的科学实际主义立场。道教化生家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说:“人人本有永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抱朴子》曰:“大寿之事果不在六合,不奉神明。”葛洪认为,人虽是天然之子,受命受六合二气影响很大,但并不是彻底决议于天命,只要遵道修炼,一样可“长寿百岁”。(郭德才)
收藏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登陆
快到碗里来O(∩_∩)O嗯!
排行榜
d=====( ̄▽ ̄*)b

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Copyright © 2015-2022   广西同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5441号-8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桂网文(2021)2021-110号